孩子的压力不仅来自精神世界和心理层面,还来自客观的学业负担。学习是孩子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件无法避免、必须完成的复杂事物。当孩子面对要求较高的事物时,首先感到的是恐惧和混乱。
拆解问题就是当我们孩子面对复杂的、困难的、有点超出他要求的事物时,我们依然尊重他的发展规律,但是把这一个复杂的事物拆解成一个又一个的小东西,每一个小东西他都能够解决。通过时间的培养,孩子不断在进取,最后他的能力会变得极其强悍,自己就能够去解决问题。
孩子的学业压力不仅来自具体事物,有时还来自比较和目标。有目标原则上是好事,但有时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毒性压力。我们要把这种远大的目标帮孩子拆解。
这个拆解过程让孩子能够看得见自己现在的情况和目标之间的路线。就好像我们讨厌黑暗,因为我们看不见,不知道有什么东西会伤害我们。这种目标的清晰化让孩子不再感到恐惧和压力。
第二种拆解是事情拆解,这通常是老师应该做的工作,但对于成绩已经出现问题的孩子,家长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拆解完成后,进行刻意训练:第一个步骤做十道题检测是否过关,没过关再做十道题,直到练熟。当孩子过了五六个步骤后,会形成主人翁精神,产生内驱力,想要自学解决剩余步骤。
拆解问题不只能够用在学习上,还可以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做一道菜、整理房间、出门旅行等。将拆解问题的流程化思想植入孩子的思维层面,会带来多重好处:
当他上了几步之后,一看自己变高了,那种原始的埋藏在他心里面的掌控感就会苏醒。这就是拆解问题的魔力所在。
要教孩子拆解,前提是你能够教,你能够教就需要:
没有这些基础,你怎么跟孩子说,孩子不听也没有用。所以压力系统在这里形成了一个闭环。这部分做好,孩子基本上已经算比较有自驱力的孩子了。
拆解问题是一个特别特别落地的方法,它将看似不可逾越的高山变成了铺有台阶的路径。每一个台阶都尊重孩子当前的能力,让他能够一步步向上攀登。
通过拆解,我们不仅帮助孩子解决了当前的学业压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面对复杂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这种能力将伴随他一生,让他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从容应对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