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我们告诉孩子要养成好习惯,他们却总是做不到?

惯性系统中的台阶:循序渐进培养习惯的艺术

习惯培养需要"台阶"方法,不能直接让孩子盯着山顶。大习惯需要拆解为前置的小习惯,形成因果关系,一步步引导孩子自然养成好习惯。

习惯培养需要"台阶"方法,循序渐进
  • ✅ 大习惯需要拆解为前置的小习惯,形成因果关系
  • ✅ 培养习惯需要找到入口,给予时间和空间,一步步来
  • ✅ 每个习惯都有其前置条件,需要找到并先培养这些前置条件

习惯培养必须在压力系统、动力系统以及惯性系统的前几节课基础上进行。如果孩子掌控感缺失,那么怎么给他铺台阶都没用。如果筛选没有做好,孩子在自己形成习惯的过程中就会糊里糊涂,没有动力,不信赖这件事情。

如何将大习惯拆解为可执行的小步骤?

以复习习惯为例的拆解过程

我们要培养孩子反思或复习的习惯,这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你在培养这个习惯的时候,一定会发现他落不了地。这种困难并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对于孩子来说,复习是一个要攀登的大山,中间有很多工序需要处理。

复习对于已经养成了反思习惯的成年人来说,它是一个基础;而对于孩子来说,它是一个目标世界。

就像做菜一样,对于经常做菜的人来说,整个流程几乎没有耗费任何精神,就不小心把它做出来了。而对于从来不做菜的人来说,连菜籽油在什么地方都找困难。我们跟孩子交流的时候,常常用这样的回答:他问你这道菜怎么做,你回答的是颜色鲜艳咸淡合适,可是怎么完成这道菜的所有工序,你一句话都没有说。

常见误区
很多家长说"你复习好了没?"孩子只能说"差不多了",没有任何评价,没有任何标准,没有任何工序,没有任何的台阶。这样培养习惯是不可能成功的。
查漏补缺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查漏和补缺的具体方法

复习是一个结果,它的目标是查漏补缺。很多孩子连查漏补缺的能力都没有,你叫他复习,所以复习的第一个前提是查漏补缺。那么我们就应该先培养的是孩子查漏补缺的能力,这又分为了查漏和补缺两个能力。

查漏的三种方法

1
错题本法
如果孩子已经有错题本了,那么这个错题本就是它大概率的漏洞。这是最直接的方法,但前提是孩子已经养成了整理错题的习惯。
2
知识梳理法
如果孩子时间比较多,他可以把今天的内容进行一个梳理,然后在梳理的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就是它的漏洞。但这种方法难度较大,需要较强的归纳能力。
3
评价测试法
如果没有改错本,也没有时间梳理,或者梳理能力比较差,那么可以拿一套卷子来做,做错的题就是错题本。这是最容易上手的方法。
实用建议
在培养复习习惯的前期,都不要提"复习"这两个字。跟孩子一起商量,觉得是改错本更好,还是梳理知识更好,还是每天做一个小评价更好,还是每天在作业里面寻求一些新的感悟更好。一旦确定,拿一两个星期专门培养某一个习惯。

补缺的方法

知道了漏洞在哪里,如何补缺呢?这里有几种方法:

  • 可以问老师来补缺
  • 可以用参考书来补缺
  • 可以把漏洞写在最重要的书或笔记本上,靠接下来的学习来补缺

最后一种方法其实是最好的,因为老师后面还会讲到这个东西,你的查漏已经让你开始重视这个东西了。所以当老师讲到或者作业又出到这一类问题的时候,你就变得谨慎,这样的学习已经是深入了这个学科的内部了。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台阶方法?

实际应用案例

培养晨读习惯的实例

直接要求
直接告诉孩子"你要每天晨读",孩子可能会感到压力,不知道如何开始,最终放弃。
台阶方法
先培养出卧室向右转的习惯,再到阳台,再到大声说话,最后自然过渡到朗读。每一步都是小目标,容易达成。
作者的实际做法
我在培养孩子晨读习惯的时候,最开始培养的是他出卧室向右转的习惯,因为他才四岁。每次我出卧室就跟他玩游戏,向右转转了一个星期去阳台。半个月后,孩子下意识每次洗漱完毕就去到阳台上站着发呆。然后我叫他在阳台上每天早上可以向着外面吼几嗓子。一个月后,孩子出了卧室就向右转,然后去到阳台,然后就特别想大声说话,我就知道时机到了,来我们来读一首小诗吧。

培养预习习惯的半年规划

1
第一个月
猜老师穿什么衣服,让孩子先养成对明天感到好奇的感觉。
2
第二个月
猜老师明天是拿课本还是拿参考书,还是要考试。
3
第三个月
如果老师要讲新课,猜他会讲什么。
所有的习惯,只要是那种要培养的习惯,它都有潜质。你看那个孩子走路,各位的孩子在一岁的时候走路是不是依然是分了步骤的呀?最开始可能有个学步车,后来说学步车有什么不好,不管怎么样,最开始你不会叫他一定要走的虎虎生风吧。
总结

台阶方法的核心要点

循序渐进,引君入瓮,才是培养习惯的康庄大道
  • ✅ 习惯培养需要找到入口,给予时间和空间,一步步来
  • ✅ 一段时间只培养一个习惯,这样才有精力去拆解这个习惯
  • ✅ 找到每一个习惯的潜质,去找每一个习惯的台阶

习惯的培养就像孩子学走路,先要抬头,然后要学会翻身,要学会爬行,然后最开始双腿站立的时候要有栏杆,或者是我们的掺扶就走路。这种习惯我们都搞了六七步,你还认为一个习惯的培养是直接说说而已嘛?它一定有台阶的。

实践建议
给予我们自己也给予孩子一个时间和空间,然后一步一步的来。如果你一段时间要培养五六个七八个习惯,你根本不可能像我说的这样铺台阶,一步一步来,一步一步的培养。这半年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你可以一个月一个月的做战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