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孩子表现出烦躁、逃避或放弃时,我们如何从对立面转变为后盾,真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

孩子厌学不是不乖,而是遇到难处了,家长应成为后盾而非对立面

  • 厌学情绪是孩子无法承受学习成本的表现,包括外界否定和自我否定
  • 🎯 家长定位决定教育方向:同盟者帮助孩子战胜困难,敌人则与学习一起欺负孩子
  • 💡 成为后盾需要理解、方案和情感支持,给孩子空间和安全感

重新理解孩子的厌学情绪

孩子出现烦躁、疲惫、逃避、抵触或放弃,不是不乖,而是遇到难处了。这两个想法会导致教育方向巨大偏差:认为孩子不乖,会站在孩子对立面;认为孩子遇到难处,会成为他的同盟者。

💡 厌学的根源

厌学的根源不是不想学习好,而是无法承受要学习好付出的成本:来自父母老师同学的否定,破坏自信;繁重学业负担和不断挫败导致的自我否定。

厌学状态的发展路径

烦躁

想解决但解决不了,内心充满挣扎和不安,这是厌学的最初信号

疲惫

持续的挫败感导致精力耗尽,表现为拖拉磨蹭、发呆、小动作增多

逃避

产生"无所谓,不喜欢学习"的防御心理,开始寻找借口和理由

叛逆

保护脆弱心灵,对学习话题极度敏感,一触碰就强烈反应

放弃

彻底失去信心,不再尝试,这是最麻烦的阶段,需要更多时间和耐心

如何在不同阶段成为孩子的后盾?

如何成为孩子的后盾

成为后盾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需要具体行动和策略。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时,家长需要通过三个关键步骤来真正成为孩子的支持者。

成为后盾的三步策略

对立面思维

  • 定义孩子"不乖"
  • 站在孩子对立面
  • 与学习一起"欺负"孩子
  • 增加任务和压力
  • 批评和指责

后盾思维

  • 理解孩子遇到难处
  • 成为孩子的同盟者
  • 与孩子一起战胜困难
  • 提供支持和空间
  • 接纳情绪和软弱

第一步:表明立场

明确告诉孩子:"我们知道你遇到困难了,在你努力到成功之前,我们会帮你挡责罚,挡不掉的陪你一起受着,我们永远是你的后盾。"这种表态给孩子安全感和支持感。

"爸爸妈妈很开心的是我们看到你在努力的解决问题。那么,在你努力解决问题,到你最后成功之前,会有一段时间会遭受老师的责罚,这个时候爸爸妈妈能够帮你挡多少就帮你挡多少。挡不掉的,我们陪你一起受着,只要你在努力的去突破,去进步,我们永远是你的后盾。"

第二步:提供方案

与孩子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流程,缩短痛苦瓶颈期,给孩子一条明路。既然可以帮孩子挡一挡,孩子也一定会努力,现在就是同盟军,要想一下按照什么流程来比较容易缩短痛苦的瓶颈期。

⚠️ 重要提醒

光给空间没用,必须同时提供方案。后盾的作用不仅是情感支持,还要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第三步:容许情绪

接受孩子可能反复出现烦躁、疲惫等情绪,当这些情绪出现时,告诉孩子:"有这样的情绪很正常,这是瓶颈期,也是离胜利最近的时候,我们永远在你身后。"

情感支持的关键话语

"你有这样的情绪很正常,这就是你的瓶颈期。这是最难熬的时候,可是也是最酷的时候,可是也是最关键的时候,可是也是离胜利最近的时候。"

"软弱一时的软弱并不可怕,因为你的友军很强大,就是我们你遇到难处了,我们一定会站在你身后,你什么都不要怕,你好好干。你干你的。"

如何识别孩子不同阶段的厌学状态?

识别不同厌学阶段的应对策略

孩子在不同厌学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家长需要准确识别这些信号,并采取相应的后盾策略。很多时候,家长看不出来孩子其实是已经开始有点厌学,是遇到难处了。

烦躁阶段的识别与应对

烦躁阶段表现

孩子可能表现为不想学或在书房哭,这是遇到难处的明显信号。内心充满挣扎,想解决但解决不了。

当孩子处于烦躁阶段时,家长应理解这是遇到难处的表现,不要批评或指责。相反,应该表达理解和支持,告诉孩子这种情绪是正常的,并愿意提供帮助。

疲惫阶段的识别与应对

疲惫阶段表现

表现为拖拉磨蹭、发呆、小动作增多,这是厌学初期的信号。孩子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但还没有完全放弃。

疲惫阶段很容易被家长误解为懒惰或不专心。实际上,这是孩子遇到难处的信号,需要家长识别并提供支持,而不是批评。家长应该减少不必要的任务,帮助孩子找到适合的学习节奏。

逃避阶段的识别与应对

逃避阶段表现

表现为对学习无所谓,讲负面事情,如班上同学的不良行为,以完美化自己不想学习的念头,进行自我催眠。

当孩子处于逃避阶段时,家长不要与其掰扯他讲的话,而是将"遇到难处"作为前提进行交流。表达理解和支持:"我知道孩子不要怕,你现在觉得学习无所谓,有这样的念头我都超级理解的,谁没遇到过点儿难事儿呢?"

🚫 常见错误

很多家长听到孩子讲负面事情就来气,开始教育孩子,这恰恰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正确的做法是把他拉到一伙的,不要去跟他掰扯他讲的话。

抵触阶段的识别与应对

抵触阶段表现

一谈学习就生气,反应强烈。这并非因为不爱学习,恰恰是因为重视学习但做不到,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

当孩子处于抵触阶段时,家长应理解这是因为孩子重视学习但做不到,需要情感支持。有些家长处理得特别好,比如当孩子抵触时,爸爸一把把自己的儿子抱住,虽然孩子当时很尴尬,但后来发展得很好。

"我了解你的苦衷,我永远是你的后盾,我支持你的奋斗,我也能接纳你的软弱,但同时我又相信你能够振作。"

放弃阶段的识别与应对

放弃阶段表现

直接表现为不想学习,心如死灰,这是厌学的最后阶段,也是最麻烦的阶段,需要更多时间和耐心。

当孩子已经放弃时,家长的角色更像是港湾,而不是后盾。不要再去说教,而是提供一个温馨、有安全感的家庭环境,看到孩子一点点闪光点就多夸一夸。

💡 放弃阶段的应对策略

  • 提供温暖安全的环境
  • 关注闪光点并多夸奖
  • 像港湾一样给予温暖
  • 等待孩子找到振作的契机

不要觉得太难,我们遇到很多这种放弃学习的孩子,其实基本上都被拯救了。生活很琐碎,你总是给他温暖,给他闪光点的表扬和夸奖,给他这种港湾,给他这种安全感,孩子很容易找到那个契机的。

核心总结

成为后盾的关键要点

这节课在讲孩子遇到难处了,而不是突然不听话了。这个时候既不要家长在那自责去分析原因,也不要在那批评孩子,而是当他的友军,当他的后盾。

情感层面必须做到的事情

  • 看见孩子的苦难,理解他的难处
  • 🎯 相信孩子能够振作,给予信心
  • 💡 永远站在孩子身后,提供支持

如果孩子出了问题的家庭,你们先听这节课,后面的方法,你觉得再好再有用,你这节课做不到,后面的方法都是白说自娱自乐而已。因为你是敌人,孩子啥话都不听,你们沟通的桥梁断了,孩子就在野蛮生长,那就比较麻烦。

🌟 最终提醒

成为孩子的后盾不是一次性的行动,而是持续的态度和立场。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你的第一反应应该是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批评和指责。

记住,孩子厌学不是不乖,而是遇到难处了。只有真正理解这一点,才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