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孩子表现出烦躁、逃避或放弃时,我们如何从对立面转变为后盾,真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
孩子出现烦躁、疲惫、逃避、抵触或放弃,不是不乖,而是遇到难处了。这两个想法会导致教育方向巨大偏差:认为孩子不乖,会站在孩子对立面;认为孩子遇到难处,会成为他的同盟者。
想解决但解决不了,内心充满挣扎和不安,这是厌学的最初信号
持续的挫败感导致精力耗尽,表现为拖拉磨蹭、发呆、小动作增多
产生"无所谓,不喜欢学习"的防御心理,开始寻找借口和理由
保护脆弱心灵,对学习话题极度敏感,一触碰就强烈反应
彻底失去信心,不再尝试,这是最麻烦的阶段,需要更多时间和耐心
如何在不同阶段成为孩子的后盾?
成为后盾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需要具体行动和策略。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时,家长需要通过三个关键步骤来真正成为孩子的支持者。
明确告诉孩子:"我们知道你遇到困难了,在你努力到成功之前,我们会帮你挡责罚,挡不掉的陪你一起受着,我们永远是你的后盾。"这种表态给孩子安全感和支持感。
与孩子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流程,缩短痛苦瓶颈期,给孩子一条明路。既然可以帮孩子挡一挡,孩子也一定会努力,现在就是同盟军,要想一下按照什么流程来比较容易缩短痛苦的瓶颈期。
接受孩子可能反复出现烦躁、疲惫等情绪,当这些情绪出现时,告诉孩子:"有这样的情绪很正常,这是瓶颈期,也是离胜利最近的时候,我们永远在你身后。"
"你有这样的情绪很正常,这就是你的瓶颈期。这是最难熬的时候,可是也是最酷的时候,可是也是最关键的时候,可是也是离胜利最近的时候。"
"软弱一时的软弱并不可怕,因为你的友军很强大,就是我们你遇到难处了,我们一定会站在你身后,你什么都不要怕,你好好干。你干你的。"
如何识别孩子不同阶段的厌学状态?
孩子在不同厌学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家长需要准确识别这些信号,并采取相应的后盾策略。很多时候,家长看不出来孩子其实是已经开始有点厌学,是遇到难处了。
孩子可能表现为不想学或在书房哭,这是遇到难处的明显信号。内心充满挣扎,想解决但解决不了。
当孩子处于烦躁阶段时,家长应理解这是遇到难处的表现,不要批评或指责。相反,应该表达理解和支持,告诉孩子这种情绪是正常的,并愿意提供帮助。
表现为拖拉磨蹭、发呆、小动作增多,这是厌学初期的信号。孩子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但还没有完全放弃。
疲惫阶段很容易被家长误解为懒惰或不专心。实际上,这是孩子遇到难处的信号,需要家长识别并提供支持,而不是批评。家长应该减少不必要的任务,帮助孩子找到适合的学习节奏。
表现为对学习无所谓,讲负面事情,如班上同学的不良行为,以完美化自己不想学习的念头,进行自我催眠。
当孩子处于逃避阶段时,家长不要与其掰扯他讲的话,而是将"遇到难处"作为前提进行交流。表达理解和支持:"我知道孩子不要怕,你现在觉得学习无所谓,有这样的念头我都超级理解的,谁没遇到过点儿难事儿呢?"
一谈学习就生气,反应强烈。这并非因为不爱学习,恰恰是因为重视学习但做不到,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
当孩子处于抵触阶段时,家长应理解这是因为孩子重视学习但做不到,需要情感支持。有些家长处理得特别好,比如当孩子抵触时,爸爸一把把自己的儿子抱住,虽然孩子当时很尴尬,但后来发展得很好。
直接表现为不想学习,心如死灰,这是厌学的最后阶段,也是最麻烦的阶段,需要更多时间和耐心。
当孩子已经放弃时,家长的角色更像是港湾,而不是后盾。不要再去说教,而是提供一个温馨、有安全感的家庭环境,看到孩子一点点闪光点就多夸一夸。
不要觉得太难,我们遇到很多这种放弃学习的孩子,其实基本上都被拯救了。生活很琐碎,你总是给他温暖,给他闪光点的表扬和夸奖,给他这种港湾,给他这种安全感,孩子很容易找到那个契机的。
这节课在讲孩子遇到难处了,而不是突然不听话了。这个时候既不要家长在那自责去分析原因,也不要在那批评孩子,而是当他的友军,当他的后盾。
如果孩子出了问题的家庭,你们先听这节课,后面的方法,你觉得再好再有用,你这节课做不到,后面的方法都是白说自娱自乐而已。因为你是敌人,孩子啥话都不听,你们沟通的桥梁断了,孩子就在野蛮生长,那就比较麻烦。
成为孩子的后盾不是一次性的行动,而是持续的态度和立场。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你的第一反应应该是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批评和指责。
记住,孩子厌学不是不乖,而是遇到难处了。只有真正理解这一点,才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