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厌学状况,是因为遇到了难处。作为父母,我们已经做了孩子的后盾,提供了港湾,让他们有了安全感。当孩子有了安全感,就有了振作起来的可能和欲望。然而,孩子在振作起来的瞬间,会遇到一个巨大的困难——欠账。
不要说孩子,就是一个成年人,只要欠的账足够多,他都特别想放弃。我们经常看到那种厌学的孩子,他突然想振作起来,躲在一个角落里,不让其他人知道,悄悄地暗自使劲。可是他一旦使劲,一两天他就崩溃了。
为什么?因为他没有办法了,他欠的账太多了。这样的孩子往往在突然振作起来的时候会给自己立一个目标,比如几天要把前面的东西全部学完。我们都不要说他到底办得到还是办不到,就这件事情就会让人疲惫不堪。因为别人都在往前走,而只有他在复习。
我非常坦率地告诉各位父母,我教过小升初、初中、高中,其实某一个学科它不同章节之间的连接有,但是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紧密。我们永远都不要叫孩子去复习,去查漏补缺,就是因为我们要让他以一个全新的状态投入到一个全新的章节中,把过去都忘掉。
让孩子找到那种重新出发的感觉,洗心革面。为什么那么难啊?就是过去在牵制自己。我们要把孩子的过去想办法给他拿掉。欠的账怎么办?不还呢?父母肯定现在在疑惑,这种方法到底可行吗?欠的账真的就不还了吗?
比如初一数学学的线段和角,小学的什么数论、几何一些应用题的做法,其实对他整个数学的影响都不大。孩子直接在人生中把这些东西砍掉,都不影响他最后高考得到好成绩。
当然我在这里要告诉各位,学了当然是有用的,它主要锻炼了我们的一些学科能力,但是这些知识是没用的,你去补它没有意义了。往前看,前面依然能够锻炼我的学科能力。
是不是只要提高了对学习这种应试教育的学习的一个认知,我们就直接知道,其实好多东西都是可以丢掉的。你去年没学好,前年没学好,问题都不大的。学习本质上是在提高你的学科能力,那些知识只是一些载体。
前面的载体没学算了,后面还有载体,我学扎实一些,学踏实一些,学深入一些,依然可以成为优生。这是第一种情况,这种情况其实带了起码60%以上的这种学科知识是可以直接丢掉的。
那么还有一部分知识,它确实跟后面的章节有紧密的连接,这种东西怎么办?也告诉孩子丢掉不要了,但是就有一个操作上的难点,就是你丢掉不要了,后面的知识确实就会学的更痛苦。
永远叫他盯着前方,出现荆棘就披荆斩棘,出现巨大的没有办法跨过的困难,就直接无视先跑起来。把今日当做我的一个全新的起点,一切归零,没有负担,重新出发。
而且还有惊喜啊。因为你并不是真的归零了,其实你多多少少还有点那么点东西。好,现在孩子就又有了后盾,又有了起点,他的心理建设基本就完成了。
我再强调一遍,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有厌学情绪的孩子,不要觉得我们把他呵护的太好了,他现在就是欠呵护,呵护的就是他。当他跑起来了,你再去锻炼他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