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认知:自驱力的基石
第一逻辑:人类与学习的关系
- 学习本能来自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孩子的好奇心就是最好证明
- 学习也是提高生命效率的目的性欲望,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或获取食物效率
- 人类是爱学习的,需要学习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有大量的现象表明,学习其实是人类的本能。这个本能来自于两个地方:一个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你看我们孩子小的时候,他对外在的世界有多么的好奇,他就有多么的爱学习。第二个是我们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或者是获取食物的效率等等,这一切而必须要学习来提高效率,所以学习是提高我们的生命效率的。
这是一个有目的性的欲望,它也是促使我们爱学习的一个原因,所以这是第一个逻辑,就是我们人类是爱学习的,需要学习的是不由分说的,不用去讨论的。
第二逻辑:学习为什么会变成今天的样子
- 学校学习最初是为了社会选拔人才和教化民众,目的是提高社会效率
- 学校提供制度、社会性和良好教师资源,让孩子比自学有更高效率
- 听课、上学、做作业都是为了提高孩子效率,不是要约束孩子
学习到底为什么会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就是要去学校学习。最开始是因为社会需要第一选拔人才,第二其实也是为了教化民众。它本质上还是想提高我们整个社会的效率,是一个有目的性的行为,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花钱让孩子去学校学习,其实是给孩子的一个福利。
所以不管是听课上学做作业,其实都是为了提高孩子效率的,并不是要约束孩子的,这个地方很多家长脑筋都转不过弯来,因为像我们这一代的家长,小时候其实被告知了学习是需要很辛苦很刻苦的,所以我们总觉得这个是好像有点反人性的。
其实学习完全是顺应人性的,是我们以前接受的教育给我们的一个心理暗示让我们觉得学习是苦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这样一个逻辑,这个逻辑在整个课程中是不存在的,而是我们本来就要干这件事儿,怎么提高效率?让我们更愉快,更轻松,当然到最后也更卓越了。
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如果讨厌学习,他讨厌的不是学习,而是学习的成本,成本很高,那么我们就主要的作用是优化成本,就是让成本降低。
所以所有的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什么预习做作业,还有就是老师学校提供的打引号的服务,它是为我们的孩子在解决问题的。但是孩子看不出来,所以这是第二个逻辑。
第三逻辑:教育认知与学习动力的关系
- 教育价值观的顺序:价值观→自驱力→习惯→方法→知识
- 习惯培养需要建立在自驱力课程体系下,有筛选、铺台阶、找前置、评价等步骤
- 按顺序进行,很多事情会水到渠成;跳过顺序,则很难成功
第三个逻辑,其实大家可以再去回听一下动力系统里面的这个效率你就知道,其实我刚才说的这个对教育的认知就是提高孩子学习动力的一个基础,家长们心里面就要有这个教育认知,不然你说出来的话就不真诚。
我没有讲价值观,是因为它太大了。所以我第一个课程是讲的自驱力,下一个课程我可能会讲习惯,或者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大家可以看一下我惯性系统的一些基本逻辑。
我可能会把把惯性系统里面的基本逻辑直接出一个,每一个学习方法,每一个学习习惯的这种培养流程,这个习惯到底要不要培养?比如说预习的习惯,到底你的孩子是一种什么情况,就必须要培养了,你的孩子是一种什么情况,可以暂时不用培养。
这是我目前的想法,但是我最后就还是要强调我们的自驱力是建立在你的价值观稳定的前提下的,而习惯的培养一定是建立在自驱力这个课程体系下的他真的有一个顺序,没有办法。
你一旦跳过,那么就很难成功,你一旦按顺序来,其实就很多事情就变得水到渠成了。好吧,最后祝大家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