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浪的后台,我被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之一是学习任务。什么叫做多?什么叫做少?什么叫做门槛低?这个东西到底怎么拿捏?
我在整个课程当中,我只说了我们最开始进入的时候一定要轻量。量要少,要求要高,就是惯性系统里面,但是我们都明白,不同年龄的孩子,不同性格的孩子,不同的家庭环境。这个学习任务的量多还是少,中间这个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但是有一个制定标准的逻辑。
你们想一下,我在提到学习任务量的时候,是放在惯性系统的,惯性系统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并不是让孩子学习的。这句话不太好理解,我再解释一下,你说我培养习惯不就是让他学习吗?但是我们培养的是学习的潜质,学习习惯什么意思呢?
你不要盯着孩子,今天学了多少多少的知识。他的那个清单,他的那个流程或者他的那个时间规划,你不用帮他去定义,今天学的多还是学的少,你只需要关心他定的这个量。是否能够帮助他培养好某个习惯,你的眼睛只盯着他的习惯,他是否能够坚持?是否能够实际操作,这就是一个客观标准的逻辑。
所以就不存在什么我列了清单,我没有办法操作,孩子完不成。你不要管他要完成多少,你只关心要给他一个清单的习惯,所以最开始一定给他的是一个能够完成的量。
哪怕他的成绩已经非常的糟糕,而他每天只能够完成一道一加1=2,那么就这个量。当然,这个例子就比较极端,我举1+1=2这个极端的例子的意思就是那个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够坚持列清单这个习惯,你给他的是一个习惯,你给他的不是学习成绩的提高。知识的储备,你给他一个特别特别少的量都可以,他只要能够坚持下去,最后他就养成了,虽然没有办法帮到他的学习成绩,但是他养成了列清单这个习惯。
当他的压力系统和动力系统一旦健康,一旦动力满满,这个习惯在那个时候才管用,他就会把它拿起来。变成辅助自己永争上游的工具,这个教育途径是这样的,你如果总是去盯着他学了多少,那么你的流程和清单实行下去都会遇到特别多的阻碍。
你只盯着我要给你列流程,列清单,这样一个意识,这样一个习惯学习的那点知识,生活中那些事情只是辅助我养成你这个习惯的一些工具而已。我只关心你是否能够坚持,只关心你是否能够去做,而不是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他自己有了掌控感之后。
避免一腔热血,没有任何好习惯来支撑自己,所以我们要在孩子还不太想学习的时候,其实问我的这些家长一般就是孩子有点厌学了。给他储备一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这个时候是提高不了多少学习成绩的,我翻来覆去就是特别希望学员们能够了解。
你是这个心态去培养他的习惯,那么就总是会成功
如果你特别着急,一定要求这个习惯能够立马见到学习成绩提高的效果,那么你就不是在培养习惯,你是在教学
而教学已经是习惯的后置了,我们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其实就是灵活运用,孩子已经有的习惯。来促进他学习成绩的提高
你脚踩两艘船就很容易特别疲惫和辛苦,而且没有什么效果。所以我们的流程是这样的,我们家长是给孩子一些武器,就是那些习惯,只给习惯。不是给知识,我们不是给知识那个人,当他养成了习惯,并且压力系统健康动力又满满。是他自己拿着这个习惯去攻克难关的,我重复到这第三遍,是不是就更清楚一些了?
而错误的做法是,我们去盯着他,要攻克那个难关,然后今天给他一个清单思维,给他一个流程,给他一个过关训练,就要求他今天晚上就要攻克难关。然后孩子做不到,他就不愿意执行,不是他矫情,不愿意执行,是没有人愿意执行,一个自己挫败的时候,突然又来了一项新的任务。然后这项新的任务是要求我今天晚上就要攻克难关,本来就没有这种好事。
所以什么叫做任务多任务少?是不是其实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培养习惯,而你根据你要培养习惯,你要让他坚持下去,去选择任务。选择合适的任务,那么你完全就明白每天的任务应该是多少了,你操作一下,那么如果还有什么不清楚的,继续在雪浪上私信我。
不要在其他平台私信我,因为我不能确定你是不是学员,你在学量上私信我,如果这些问题比较集中,比较典型,我就会出后续课程。来解惑或者是出一些案例来丰富我们这个课程背后逻辑,它所衍生出来的各种方法,各种状态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