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让孩子从"粗心大意"和"做不起难题"的数学困境中突围?

过关训练是解决数学学习心态问题的有效方法

  • 粗心大意背后是自我要求不高的心态问题
  • 做不起难题背后是畏难情绪的心态问题
  • 过关训练通过游戏规则潜移默化提高自我要求
  • 过关训练通过简单题全对体验建立自信和勇气

数学学不好,主要体现为粗心大意做不起难题。这些现象背后是能力问题:粗心对应计算习惯不好,做不起难题对应不肯钻研。而能力问题背后,本质是心态问题:自我要求不高和畏难情绪。

过关训练的五个步骤

1

找大量能力范围内的题目

如200道题,必须全部是孩子能力范畴以内的题,一点点超出他能力范畴的都不能有

2

分成小组

如分成20组,每组10道题,设置游戏规则:每天必须全对一组

3

定时完成

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年级,设定适当的时间限制

4

强调规则执行

在定时过关训练之前,一定要给孩子说好不能破坏游戏规则,不能有一点侥幸心理

5

坚持执行

风雨无阻,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 过关训练注意事项

  • 题目要与下次考试内容息息相关,让孩子短时间看见效果,建立信赖
  • 控制训练时间(不超过10分钟,5分钟最佳),避免让孩子感觉是繁重任务
  • 父母要稳得住,有耐心,因为解决心态问题需要足够长的时间
🔑 难题与简单题,真的是两个不同的知识点吗?

过关训练的原理

🎯 解决自我要求问题

由于孩子每天必须全对一组,所以他对全对就有了强烈的追求。这种强烈的追求,会潜移默化让他的自我要求变高。而且题目简单他有可能会办到,形成正向循环。

💪 解决畏难情绪问题

过关训练全是简单题,让孩子几乎天天全对,产生驾驭感。即使在理性上知道这是简单题,但在潜意识中会感觉自己很强大,形成惯性,为遇到难题时产生斗志奠定基础。

数学里面的难题和简单题,根本就不是两个知识点,是同一个知识点的两种体现形式。

通过持续的简单题训练,孩子不仅保持知识结构完整,更在潜意识中建立自信。当他突然有勇气去做难题的那一刻,他其实已经具备了做这道难题的基本知识储备。只要没有畏难情绪了,他已经解决了80%以上的思维问题。

老师在学校教学中会经常遇到那些难题,孩子只要有一次尝试成功,他的整个数学人生都会不一样。操作这一教育方案的基本能力是等待的能力,等待的能力背后的心态是忍耐。中途一旦出现浮躁、着急、焦虑的心态,整个流程和方案就会夭折。

你可以分析一下,如果你的孩子数学不好,分析一下他的卷子是不是过失性丢分,有些时候比难题的丢分还要厉害。过关训练正是针对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